🥍🚳⤵
AI的顺从性可能会让青少年形成“人际关系应有求必应”的认知偏差,对真实社交产生影响。唐义诚指出,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需要妥协、需要处理冲突,甚至接受拒绝,但这些AI都无法模拟。现实中,你很难在凌晨两点给朋友打电话倾诉烦恼,但AI却可以随时回应,且从不抱怨。这种“24小时在线”“永远积极反馈”的特性,可能让青少年形成“情感舒适圈”五十岁熟韵母乱电影,削弱他们处理真实矛盾的能力。他们可能会回避现实社交中的批评、玩笑甚至冲突,而这些往往是人际交往中绕不开的成长课题。
此外,唐义诚指出,青少年通过AI倾诉烦恼的过程,与心理咨询领域的“表达性书写治疗”类似。这种疗法需要通过文字记录真实感受实现情绪疏导,与传统的写日记倾诉功能相通。而AI心理树洞相比于这两者的优势在于“有回应”。当我们获得AI的共情反馈时,大脑会触发催产素等神经递质的分泌,产生与真实社交类似的放松感、舒适感,这种神经机制也使得和AI聊天的感受要优于单向书写。
社交媒体上,可以搜到各种《把AI调教出“活人感”》的攻略。用户通过设定AI人设,可模拟与严厉师长、亲密朋友等角色的对话。唐义诚表示,这种“角色扮演”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“社交训练”:通过设定不同性格的AI对话对象,青少年可以尝试与不同性格特质的人打交道,提升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交能力,减少对社交的恐惧和焦虑。
但AI始终无法复刻真实社交的重要因素——非语言信息。非语言信息对于青少年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。唐义诚指出,心理学中有一个“55387原则”——人际沟通中,视觉信息,例如表情、动作等占总影响因素的55%;听觉,也就是语音、语调等占38%;语言内容仅占7%。目前AI几乎只能提供文字或标准化语音,难以传递复杂的情感。例如,朋友、亲人间的会心一笑、欲言又止的停顿等都承载着大量的情感信息,而这些是AI所不能体会,也无法提供的。
📂(撰稿:龙旭怡)联合国:加沙地带五分之一的人再次流离失所
2025/04/12广悦蓝⚊
拆解美国“对等关税”闹剧:加完关税,美国制造业能回流吗
2025/04/12陈家国🐀
火锅店持刀伤人被抓
2025/04/12令狐义丽➲
美国对华104%关税生效 - April 9, 2025
2025/04/12裴翠倩♡
海尔取得一种冰箱专利,整体结构简单,便于组装、生产成本较低 |快报|快报
2025/04/12葛枫咏🔯
新质+新制 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
2025/04/11汤江以👓
虞书欣最近的小日常
2025/04/11于富兴📵
今年流行穿“灰粉色”裤子,好看又显瘦!
2025/04/11房红茗m
给孩子选零食别忘“三看”
2025/04/10浦容香y
家电行业的「科技平权」
2025/04/10屠菁露🏖